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真菌在蚊虫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思佳, 胡鞠萍, 朱国鼎
摘要69)   HTML   
蚊虫是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杀虫剂的化学防治是当前蚊媒疾病媒介控制的主要策略之一,但杀虫剂抗药性的威胁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开发更多的蚊虫控制工具。昆虫病原真菌可作为化学杀虫剂的一种环保替代品,能够通过影响蚊虫的寿命和媒介能力等达到防控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的目的,也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真菌进行改造间接发挥作用。该文对绿僵菌、白僵菌和大链壶菌等主要杀蚊真菌进行介绍,并对其在蚊虫防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2023, 34 (6): 819-82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6.021
组学方法在昆虫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卫沫, 唐建霞, 朱国鼎, 曹俊
摘要224)      PDF (330KB)(763)   
长期以来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领域的广泛使用,使昆虫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成为进化的一种必然结果,昆虫杀虫剂抗性的防控和新型杀虫剂的研究均有赖于对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和应用,昆虫对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多新进展。该文对组学方法在昆虫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组学研究在昆虫杀虫剂抗性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
2018, 29 (3): 317-32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27
江苏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及其密度调查
李菊林, 朱国鼎, 周华云, 唐建霞, 杨国静, 曹俊
摘要323)      PDF (402KB)(1003)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及其密度发展变化趋势。 方法 于2015年7-9月在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部分县(市、区),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全通宵诱蚊灯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按蚊调查,计算按蚊叮人率和灯诱密度。 结果 2015年7-9月,11个监测点半通宵帐内人饵法共捕获按蚊1 942只,均为中华按蚊;7-9月各月上、下旬的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3.93、4.79、3.22、2.31、1.23和0.71只/(人·h);19:00-24:00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2.73、3.15、2.81、2.65和2.16只/(人·h)。全通宵室内外灯诱共捕获按蚊3 602只,均为中华按蚊;7-9月各月上、下旬的室内灯诱蚊密度分别为5.61、7.45、8.10、3.88、1.85和0.94只/(灯·夜),室外灯诱分别为16.30、18.10、25.03、15.94、5.76和4.09只/(灯·夜)。 结论 江苏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中华按蚊活动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在前半夜均能保持较高的活动频率,20:00-21:00为活动高峰期,在室外活动时间多于室内。应对居民加强防蚊意识教育,降低各种蚊媒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
2018, 29 (1): 47-4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12
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情况观察
李菊林, 朱国鼎, 周华云, 唐建霞, 曹俊
摘要410)      PDF (379KB)(1017)   

目的 观察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期发育与繁殖情况,探讨淡色库蚊传播疾病的有效季节,为适时有效地防制蚊虫传染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温度设为10、15、20、25、30、35、40℃ 7个组,在湿度同为(75±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淡色库蚊卵期、幼虫、蛹期和生殖营养周期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温度下各虫期的全发育时期。结果 温度在40℃时,淡色库蚊各虫期均不能发育,在10、15、20、25、30和35℃ 6个温度组蚊虫各期均可发育,其发育时间分别为80.87、46.33、31.07、24.94、17.11和14.41 d。结论 淡色库蚊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蚊虫发育有抑制作用。

2017, 28 (1): 35-3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0
江苏省2008-2009年疟疾媒介按蚊监测结果分析
李菊林, 高琪, 周华云, 曹俊, 朱国鼎, 王伟明, 顾亚萍, 刘耀宝, 袁守国, 佘桂芝, 唐月娥
摘要1072)      PDF (1567KB)(882)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疟区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密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在疟疾流行季节,采用人饵诱捕法、猪舍捕蚊法和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接触10、15、20、30、40、50、60 min时蚊虫对杀虫剂的击倒率和24 h时死亡率。结果 2008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半通宵帐内人饵共捕获按蚊322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61只/(人·h);猪舍内共捕获按蚊886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147.66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已达到抗性(R)水平;对氟氯氰菊酯为初步抗性(M)水平。2009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半通宵帐内人饵共捕获按蚊349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25只/(人·h);猪舍内共捕获按蚊652只,经鉴定也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108.67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为R级水平;对马拉硫磷抗性也为R级水平。结论 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对氟氯氰菊酯已产生初步抗性。今后,在采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等方法对暴发点或疫情不稳定地区进行处理时,应选择适合的杀虫剂,以达到防制效果;同时为控制疟疾发病,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蚊意识,减少人蚊接触机会。

2012, 23 (1): 32-34,38.
江苏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敏感性调查
李菊林1,周华云1,曹俊1,朱国鼎1,王伟民1,仲崇义2,洪沛3,袁守国4,李学兵5
摘要1604)      PDF (284KB)(1280)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接触10、15、20、30、40、50、60 min的蚊虫击倒数和24 h后的死亡率。结果 盱眙、泗洪、睢宁、宜兴4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0.05%溴氰菊酯60 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67.37%、64.00%、71.43%和78.40%,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8.42%、68.00%、72.53%和76.80%,4个县(市)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评价均为R级。盱眙、泗洪、睢宁、宜兴4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0.15%氟氯氰菊酯60 min时的击倒率分别为84.13%、91.76%、89.80%和100%,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85.71%、91.76%、93.88%和100%,宜兴地区的中华按蚊对氟氯氰菊酯抗性评价为S级,其他3个县(市)的中华按蚊对氟氯氰菊酯抗性评价为M级。结论 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高度抗性,对氟氯氰菊酯已产生初步抗性。今后,在媒介防制上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防止抗性产生。

2009, 20 (5): 438-439.
辽宁省嗜人按蚊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李菊林, 高琪, 周华云, 朱国鼎, 曹俊, 刘耀宝
摘要1120)      PDF (320KB)(911)   

【摘要】 目的 观察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在成虫前期的发育时间和传疟能量上与江苏省嗜人按蚊的差异。 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相同的饲养法和体外人工感染法,分别观察辽宁嗜人按蚊和江苏嗜人按蚊的孵化率、蛹化率、羽化率和蚊胃卵囊阳性率、唾液腺子孢子阳性率等指标。结果 辽宁嗜人按蚊和江苏嗜人按蚊卵孵化期平均为3.66 d和3.84 d,孵化率分别为76.0%和74.3%;幼虫期平均为6.67 d和8.26 d,蛹化率分别为94.7%和96.0%;蛹期平均为1.60 d和1.72 d,羽化率分别为97.2%和98.6%;蚊胃卵囊阳性率分别为25.1%和28.1%;唾液腺子胞子阳性率分别为8.4%和10.7%。结论 辽宁省的嗜人按蚊在幼虫发育时间和传疟能量上与江苏省嗜人按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因此,在疟疾流行季节应加强对当地媒介监测,防止疟疾传播。

2009, 20 (2): 114-115.
用PCR技术测定按蚊人血指数的研究
刘耀宝, 曹俊, 周华云, 李菊林, 朱国鼎, 王伟明, 顾亚萍, 朱韩武, 高琪
摘要1363)      PDF (371KB)(112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能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法 根据人核糖体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按蚊胃内人血的方法。同时,对猪血、牛血、羊血、小鼠血以及未吸血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6、12、18、24、27、30、33、36、40、44、48 h)的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 结果 该方法可从人血提取的DNA中扩增得到519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对其他动物血样及未吸血按蚊中所提取的DNA均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所有吸人血24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27、30、33、36 h的各5只中华按蚊中,分别有4、4、2、1只能扩出特异性条带,吸血40 h后的中华按蚊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血后24~40 h,PCR检测阳性按蚊数与吸血后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吸血24 h内的中华按蚊胃内的人血液来源,可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的测定。

2009, 20 (2): 108-110.
增效醚与溴氰菊酯混配浸泡蚊帐对疟疾媒介按蚊残效的观察
李菊林;周华云;金小林;曹俊;朱国鼎;高琪
摘要1083)      PDF (88KB)(829)   
目的 观察比较用增效醚与溴氰菊酯(1∶1)混配浸泡蚊帐和单一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的滞效。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结果 2种不同质地蚊帐浸泡药物6个月后,混配剂型浸药蚊帐跟单一溴氰菊酯浸药蚊帐相比,对2种媒介按蚊的残效均较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4h恢复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死亡率仍达100%。结论 在疟疾流行季节用混配剂型浸泡蚊帐能够对媒介按蚊起到防制作用。